新闻中心封面

青年行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奥妙”

2015-10-21

2015年09月01日 13:5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青年行活动对大学生与职校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8月23日至26日,百特教育2015全国青年行暑期夏令营北京站活动邀请了3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社团负责人齐聚北京,参加拓展训练。

  青年行项目由花旗银行(中国)与百特教育联手打造。在林林总总的青年就业创业公益项目中,该项目有两个特点:一是青年的变化可观察与可测量;二是企业的捐赠逐年增加,项目影响力越来越大。

  青年行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奥妙”在哪里?深入挖掘其中原因,或可为同类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如何从细微处提升青年的发展能力?

  来自百特教育今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大学生群体中,只有4成的人每月能剩余钱,近4成学生没有记账习惯,约2成学生不能够理性购物。

  “我们对北京、广州、广西、上海、南京、西安、贵阳、成都等地区的高职、本科院校在校学生3365人在金融素养和接受金融教育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得出的判断是,整体来看,大学生金融素养状况不容乐观。”百特教育理事长王胜告诉记者。

  金融素养只是一个方面,在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背后,是大学生就业技能匮乏的现状。大学生在融入社会、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职场心理等方面均存在不足。

  百特教育的青年行项目让青年探索他们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面对真实的工作挑战,提升应对生活问题的能力,习得一生受用的生活技能和财商技能。该项目的具体内容涵盖青年择业、就业和创业3个方面。

  财商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王胜介绍,区别于一般商业性的理财教育,该项目并不仅仅是“教青年如何赚钱”,而是更重视培养青年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除了记账、存钱,我们让青年自己设定目标、做好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培养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王胜说,“这不仅可用于理财,还可用于生活、学习和工作。”

  青年行计划从培养各种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入手,让青年改变自己。以该项目发起的“21天挑战赛”为例,青年参与该活动后,选择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跑步健身),连续坚持21天,通过收集点赞的方式为贵州乡村小学募款,吸引了大批青年参与。

  这一项目依托中高职学生及大学生展开,在这些学校开展专业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不仅包括理财教育,还有“自我与社会探索”、“职业探索”、“权利与责 任”、“创业教育”等多种内容。据该项目2014年报告,目前已有12所职业学校、22所初中、4所高中将青年行列为校本课程,多所大学将其列为选修课。

  这些课程的特点是采用“参与式”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需求研发课程,活泼的形式对青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我们的课学生都是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围成一圈,老师说几句,最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课不像课堂,倒像是在开会,每个人都是主人,都应该拿出自己的主意。总之上课方式还蛮创新的。”西安欧亚学院金融系大二学生贺星星说。

  贺星星认为,这些课程在思维启发、实际操作、综合能力成长、自我表现及团队合作方面给了自己很大的帮助,“我觉得大学生社会创新课最成功的地方不是教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是把我们原来知道的东西应用在实际活动中”。

  青年公益项目如何动员青年?

  来自花旗银行(中国)的3位员工志愿者带领学生们在北京的南锣鼓巷与后海采访商家的创业经历。这些大学生们是各个学校的社团负责人,他们需要自己想办法赚钱,解决午餐经费不够的问题。这是夏令营活动的一个环节。

  西安欧亚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大三学生黄娇十分兴奋,她觉得这几天的活动“很过瘾”,“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参与青年行活动的最大收获是,认定了一件事就坚定不移地去做,我瞻前顾后的毛病应该改一改了。”

  另一位来自苏州科技学院的大二学生余韵之已非首次参与此类活动,“我以前自己带队进行过上街空手赚钱的活动,所以觉得不新鲜。但正因为如此,我在参与此次活动时,可以旁观团队成员,思考如何进行团队协作”。

  青年行项目的受助学生大多来自中高职学校与非重点大学。王胜说:“我们最初试图在大学开展项目,发现重点大学的学生们并不缺活动与社团资源,而且我们与已经成熟的一些大学生就业创业公益项目相比,并不具备优势,反倒是中高职学校与非重点大学更需要我们。”

  但仅仅在这些学校开课并不够,还需要发动学生参与青年行的活动,因此,社团成为项目的重要“抓手”。

  数月前,余韵之尝试在学校创办青年行社团。最初,创始人只有两位,在校外招募各校的负责人时遭遇阻力,宣传效果不佳。尝试换位思考之后,他与伙伴多了 一点耐心,慢慢地发展身边亲友,虽然进展缓慢,但在社团逐渐运转起来后,目前人数已发展至300多人。他告诉记者,今年的“21天挑战赛”,他发动了8个 社团的180多人参与活动,为贵州乡村学校募集了一笔善款。

  百特教育在校园培养的是能长期合作的社团。王胜告诉记者,“这个过程虽然慢一点,但是项目能一步步地扎实推进,展现百特教育的独特作用”。

  企业与公益组织

  怎样合作才算成功?

  作为项目连续多年的主要资助方,花旗银行(中国)其实挺难“伺候”。

  “首先,我们的理念强调发挥金融机构自身的优势;其次,我们强调‘超越慈善’,不仅给予资金、人力支持,还要给予专业知识的支持;此外,我们强调与合 作伙伴一起实施项目,在项目策划期间共同参与讨论,项目实施期间,会有一些员工参与项目。”花旗银行(中国)企业传播及公共事务部总监毛志华告诉记者。

  花旗银行(中国)在中国有几千个员工,在金融教育方面,相当于几千个“专业人士”可以参与到项目中来。

  “我们与公益组织合作,从来没有‘甲方乙方’的概念。”毛志华说。她认为,当合作关系确立后,花旗银行(中国)与百特教育其实是一个团队,在项目的设计、实施、监督与评估等各个环节,花旗银行(中国)均有参与。

  “简单地说,他们(资助方)要的不是流于形式与表面的报道,而是要看到青年的改变。”王胜总结说。

  要求如此“苛刻”,而花旗银行(中国)对百特教育的捐赠额,每年都有提升。百特教育是如何打动资助方的?

  王胜说,首先,最重要的是执行项目的过程中注重与资助方的沟通。“及时沟通很重要,要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或许资助方的负责人会更换,但如果双方都彼此尊重,而非某一方单方面地‘献媚’,合作关系还是能长久。”

  其次,双方的关系是对等的,优势互补。“花旗银行(中国)资源强大,但我们更懂一线的实际情况,这是合作的基础。”

  再者,王胜强调要创新,让项目更有利于受助人的改变。他认为,创新首先表现在受助人有变化,变化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得出;其次,改变是可持续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单位捐赠成本降低很吸引资助方。

  “假如花10万元可以让1000人受惠,如果我们提升工作效率,可以让1万人受惠,单位捐赠的成本就降低了,这是资助方乐于看到的。”王胜说,“我们所做的一切,让自己走在捐赠方的前面,他们怎么会放弃我们?”

编辑:薛晓钰

捐赠支持 订阅资讯

订阅佰特快讯,了解我们的进展: